小红书用户信息遭大面积泄露:至少50人被骗,总额近90万
3月13日,西北民族大学研一学生李西(化名)接到“小红书客服”电话,在理赔过程中,李西根据“客服”指示,最终被骗18100元。
4月20日,李西的遭遇被本报报道后,截至5月31日,先后有50名受骗者联系本报。她们的经历和遭遇极其相似,都是因为在小红书上有网购经历,最后都接到自称是“小红书客服”的电话,以购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退款为由被骗。
据统计,50人受骗总额为879163.58元。 让人不敢想象的是,除了这50名受骗者,可能还有更多人受骗,还有更多人接到或者正在接到诈骗电话。
个人信息泄露不是一个新话题,而且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,情况似乎越来越严重。那么泄露个人信息责任到底谁来担?
专业律师认为,信息安全意识不高是造成此类事件屡屡发生的主要原因,一旦诈骗者说出详细的订单情况,消费者很容易会轻信。
目前,消费者维权是一大难点,原则上谁泄露信息谁担责,但如今网购平台如此之多,泄露的源头很难找到,消费者如果要维权,自己需要举证,但信息如何泄露、从哪里泄露、泄露给谁等问题都给维权造成了极大的困难。
今年6月1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(以下简称《网络安全法》)正式实施,其中明确,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,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,防止信息泄露、毁损、丢失。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、毁损、丢失的情况时,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,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。
《网络安全法》还指出,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、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,尚不构成犯罪的,由公安机关没收违法所得,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,没有违法所得的,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。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根据刑法,若信息泄露情节严重,将构成刑事犯罪,同时依据平台主动或被动泄露信息的不同情况来定性,但无论如何,平台有义务保护用户个人隐私。
最后提醒消费者,在享受互联网生活的同时,大量的行为数据已经生成,消费者应对自身数据进行保护,慎点可疑链接、密码分开管理、警惕陌生电话,这些措施都能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