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有律师发现,朋友圈被在线生成个性化“高考准考证”刷屏了。你只需识别二维码,进入生成界面,上传姓名及照片,就可以制作属于你的“高考证”。许多同学被这样新颖的方式吸引,纷纷上传制作,下面,成都律师 事务所的律师根据多年办案经验,为大家讲解这其中隐藏的风险。
四川文典律师事务所四川文典律师事务所 祝各位考生高考顺利"/>
祝各位考生高考顺利" alt="律师体验:1分钟生成个性“准考证”
律师通过识别朋友圈一张“准考证”上的二维码,跳转进入H5界面,某国际连锁快餐品牌的商标下,是一台显示正在工作中的老式打印机画面,其出口不断滚动着各种式样的“高考准考证”。再往下,加粗的字体标注有“点击制作自己的准考证”选项。
进入制作流程后,图片再次跳转,界面显示,用户可自行选择“参加高考”的年份,再根据提示,选择性别,并上传正面照。
点击“一键回到高考岁月”,系统将生成具有年代感的“准考证”,“证件照”制作完成后,填写姓名及个人寄语,再点击确认,一张专属“高考准考证”就生成了。(如下图)
律师体验发现,如果上传的照片不够清晰,或并非正脸照片,则生成器无法进行识别,用户也无法进入下一程序。
律师提醒:小小二维码(链接) 泄露隐私维权难
简单个性的各类生成器,实际上潜藏着信息泄露的风险。制作过程中,生成器实际上获得了用户的部分个人信息及照片,稍加技术处理,即可“攻破”一些依赖人脸识别进行身份验证的软件,如银行个人支付系统等。
今年央视3·15晚会上,有这样一个实验,主持人在现场随机抽取一名观众,并获得其微博名称。随后,在该观众微博相册中,主持人提取其发布过的正脸照片。通过现场图像处理和动态合成,观众照片快速生成3D人脸模型。随后,主持人将模型套在自己的脸上,并通过了人脸识别系统的验证。
网络安全专家称,目前商用人脸识别技术,主要在银行的个人移动支付上,即以人脸代替传统的密码进行操作。此外,在一些车站及码头、机场,也有“刷脸进站”的应用。
律师表示,如果不法分子渗透“人脸识别”领域,则可以通过设计类似生成器,大量获得人脸数据及相应的个人信息。在人脸识别技术大量应用后,这些数据将面临被贩卖,甚至直接用来窃取个人财产,后果严重。
律师建议,大家在使用类似生成器时,不要轻易泄露个人基本信息及照片,以免造成财产损失。如果您已遇到这方面的纠纷,请直接咨询文典在线律师 ,会有专业律师在线 一对一为您解答。
相关知识推荐: